有時候是不是覺得,孩子都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? 觀察看看,或許當下的他,正如故事裡的Albert一樣,浮現許多小劇場,正和異想世界裡的自己練習對話...。
---------
起床的時間到了,Albert說他的名字不是Albert,因為不想從溫暖的被窩爬出來,所以把自己化身成牛仔世界的通緝犯Clate Stouderhoofen,藏身在橡木桶裡躲避通緝令。上學的時間到了,Albert說他的名字不是Albert,因為不想走路上學,所以變成冒險犯難的登山家Rusti Buffels,長途跋涉經過各種險峻的地形。課堂上的Show and Tell的時間,因為Albert覺得自己做的機器人破破地,不好意思分享給大家看,於是他又跟自己說 "My name is not Albert" ,變成工程教授展示他發明的超級機器人。
上床的時間到了還不想睡,變成Xarlon Quarkstar要先征服宇宙才肯睡。媽媽說:「Xarlon,去睡覺!」媽媽為Albert蓋上棉被後,對他說:「晚安,Xarlon。」Albert覺得有安全感了,心滿意足地說:「我的名字不是Xarlon,我不想征服宇宙了,我只想做我自己, My name is Albert! 」
---------
人在面對自己弱點的時候,第一時間的反應通常是逃避與抗拒, 幼齡孩子亦是如此,他們表現的方式也許會用想像來彌補缺失,把自己投射在另一個理想中的模樣,如同故事裡的Albert,每當他排斥現況時,就會進入假想世界讓自己突破關卡。故事描述細膩,同時捕捉孩子的情緒,幽默呈現他們心中的小劇場,非常適合親子一起共讀,聊聊孩子的內心世界吧! ----- book review 享受跟孩子一起看英文繪本的老師/愛書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