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la的學校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學生。某一天上課時,老師要小朋友們畫一幅有關於出生地的畫。Lola是在一座小島出生的,當她還是小嬰兒就離開她小島了,她不記得小島上的事,所以很苦惱這個作業該怎麼完成。老師問Lola:「妳身邊有人還記得小島上的事嗎?也許妳可以根據他們的記憶,畫出小島的樣子?」於是,她開始採訪身旁從家鄉來的大人,畫出了像毯子一樣大的蝙蝠、飄在空氣中的音樂、睡夢中的舞蹈、像頭一樣大的芒果、色彩繽紛的街景和人物、像詩一樣的海灘,以及恐怖的妖怪……。故事最後,老師把每位小朋友的畫掛在牆上,說道:「現在我們教室有好多窗戶!如果你們想要知道其他人的家鄉長什麼樣子,只要看看這些窗戶就行了。」至於Lola,她展示的是一本家鄉的回憶錄!
這是一本關於移民的繪本,用細膩、充滿生命力的文字,輕巧地處理移民者的文化認同。怎麼跟孩子解釋「移民」是什麼?書裡是這樣開場的:「Every kid in Lola’s school was from somewhere else... Matteo had lived in a desert so hot even the cactus fainted. Nu was born in a jungle famous for its tigers and its poets.」這個敘述有著孩子的純真,讓人讀起來會心一笑。而當老師在解釋「家鄉」是什麼時,她是這樣說的:「the country you are originally from, your first country」。接著,作者用很多耳目一新的敘述呈現家鄉的感官經驗,如:跟頭一樣大的芒果,甜得讓人想哭(讀到這裡,想起在美國吃過的鳳梨,頓時秒懂甜到想哭的家鄉味是什麼意思)。Lola媽媽形容颶風是「biggest baddest wolf」,英文文法雖然不正確,但真實呈現出移民者融入美國的樣貌。講到家鄉的音樂,「On the Island there’s more music than air! And everyone is always dancing. Even in their sleep people dance.」這樣的敘述讀起來好鮮明,好輕盈,讓人忍不住想扭動身體!
這本議題繪本藍思值為600,字數多,探討的主題也難,推薦大班到小學中年級的讀者,並且有老師家長陪同閱讀為宜。這本書的繪圖成功輔助了文字,如果把這本繪本當成橋樑書讀也行。身為拉丁美洲移民,作者朱諾‧狄亞茲成功地表達,移民者或許想不起來家鄉的事,但家鄉的文化就在週遭,我們被我們從未見過的人,從未到過的地方塑形了。然而,重要的是──認出家鄉的文化。-------book review LIS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