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n心情不好,爺爺想跟他聊聊,可是Finn認為爺爺不會懂他的心情,所以拒絕了。爺爺建議Finn一起到外頭走走,Finn勉強答應了,但是Finn也強調他想要繼續躲在毯子底下。爺爺接受了,回答他:「Don’t worry. I’ll remember to think of what’s beneath.」爺爺這句話字面上說會記得毯子底下的Finn,不過也是一語雙關,鋪陳出接下來的故事。
爺孫倆走向森林,爺爺一邊走一邊繼續說:「就像我看到樹的時候,我會想起來有一部份的樹是我看不到的。在樹上長的枝幹底下,有盤根錯節的樹根(Because beneath what’s growing up above ... Is what’s growing deep below.)。」爺孫倆沿途看到茂盛的樹林、平靜的海面、有母鳥休憩的鳥巢等等。爺爺進一步引導Finn,表面下看不到的比表面上看到的更關廣、更複雜,有時候甚至會相反。Finn好奇地問爺爺:「那人類呢?」「也是一樣,每個人真實的模樣不是他表現出來的樣子。外表之下是個人經驗。行為背後帶著原因。看起來不同往往有相同的連結。」爺爺意有所指地(書本畫面呈現爺孫倆各自有顆受傷的心)告訴Finn,「旁人看起來或許不了解,有時候卻能完全了解當事人的感受。」回家的路上,當Finn看到滿天星斗時,他告訴爺爺:「I’ll remember to think of what’s beneath.」結局的畫面是爺孫倆帶著兩顆滿滿的愛心,緊緊靠在一起。(翻到後蝴蝶頁時會看到奶奶為Finn縫製的拼布,再把爺孫倆破碎的心兜在一起,就能明白他們的失落是……)
這本情緒教育繪本用孩子的生活經驗,解釋冰山理論的基本概念,幫助孩子理解世界不是只有眼睛看到的表象,人也絕對不是片面感受到的樣子。這本繪本英文用字不難,文字細膩,寓意深遠,搭配溫暖的畫風,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。這本書有中文版(好書的保證),不過買英文版才能體驗原汁原味,畢竟「Beneath appearances are experiences. Beneath actions are explanations. Beneath what’s different is what’s the same.」這樣的文字之美,還是第一手才能體會到作者的功力!